荀子的孝道思想探析
Analysis of Xunzi’s Filial Piety Thought
DOI: 10.12677/ACPP.2023.121006, PDF, HTML, XML, 下载: 220  浏览: 45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谢涵宁: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关键词: 荀子儒家孝道思想当代价值Xunzi Confucianism The Thought of Filial Piety Contemporary Value
摘要: “孝”在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中的地位至高无上,是中华儿女极为重视和推崇的道德伦理规范。秉持“性恶论”的荀子,身处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他在孔孟孝道思想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倡以“礼”为中心,强调应将人的外在表现的伦理规范内化为人内心的理性自觉。对荀子的孝道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切实体会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重孝传统,弘扬我国的孝道文化,进而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Abstract: Filial piety in the Confucian moral and ethical system of the supremacy of the Chinese people is extremely valued and respected moral and ethical norms. Xunzi, who upholds the theory of “evil nature”,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filial piety thought, he takes its essence and discards its dross, advocates “etiquette” as the center, and emphasizes that the ethical norms of human external performance should be internalized into the rational consciousness of human heart. An in-depth study of Xunzi’s thought of filial piety and a practical understanding of its rich connotation and value implication will help to inherit the fine tradition of filial pie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carry forward the culture of filial piety in China, and thus enhance their moral cultivation, promote family harmony and social harmony.
文章引用:谢涵宁. 荀子的孝道思想探析[J]. 哲学进展, 2023, 12(1): 24-27.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1006

1. 荀子孝道思想的形成前景

更为混乱,正如萧公权所说的那样,“昔日维系社会之纲纪逐渐失效。且诸侯强大之事实,与攻伐兼并,互为因果” [1]。面对思想家们的学术争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荀子不断探索伦理道德新出路,对儒家思想做出战略性的调整。如此看来,在战火纷飞,功利盛行的乱世之中,荀子的想法思路比孟子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也更符合时代需求,因而产生的影响也巨大。

单就传统孝道思想本身而言,其功能主要在于维持家庭规范秩序,在“家国同构”理念之下,形成约束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庭成员道德行径的强大内在力量。一方面,孔子对于“孝”的重视程度极高,将孝道作为家庭伦理的根本之源,是儒家的最高理念“仁”的思想根基。另一方面,随着孟子和曾子的思想阐述,孝道思想的地位逐渐攀升,最终演变成儒家学派的最高理念之一。而随着战国晚期家国同构的解体,社会处于分崩离析状态,社会秩序亟待重新构建,在此过程中孝道思想的发展趋势也逐渐由“家”转变为“国”,“忠君”的含义越来越深刻,孝道的功能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发生着改变。总而言之,荀子所提出的孝道思想对战国末期乃至秦汉时期所定型的“大一统”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诸子百家之间的竞争是自由开放式的,每一个学派都会受到来自其他的质疑和诘难,同样也会受到来自于儒家学派内部的纷争。在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之下,儒家学派之前的思想已与封建王族的需求背道而驰,并不能满足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因此儒家的质疑声和打击声不断。此时,荀子在自己的观察下发现了问题所在,他立足新兴地主阶级,在以满足其利益需求的前提下创新儒学内容,涵盖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借鉴吸收了百家的思想精华,特别是在当时对儒家构成极大威胁和挑战的法家。李泽厚先生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便提到,“荀子可说上承孔孟,下接易庸,旁收诸子,开启汉儒,是中国思想史上从先秦到汉代的一个关键” [2]。荀子的思想符合政治统治者的需要,因而也为儒家赢得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孔子主张内心情感与道德的高度结合,认为将这一观点运用于政治领域便能使得国家安定祥和。正是由于孔孟二人对于“孝”的过分重视和推崇,导致了“孝”和国家道德伦理之间的内在矛盾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荀子将眼光置于“忠”,宗族本位逐步向国家本位进行转变,父子关系不再高于君臣的关系,这也使得“孝”向“忠孝”的转变。

综上所述,荀子的孝道思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发展起来的,他将孝道提至了新的高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符合当时统治者的政治需求,这使得荀子的孝道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传统儒家的孝道思想。

2. 荀子孝道思想的主要内容

荀子的孝道思想与一个字密切相关,那便是“礼”。礼是荀子孝道思想的核心要义,深深根植于他的“性恶论”。虽然荀子坚持“性恶论”的观点,但这与他的孝道思想并不产生冲突。与前人孟子不同,荀子创造性地提出了“性恶论”一说,并逐渐成为了他日后探讨德性伦理的理论基础。他认为,人性之所在乃自然本性,并不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或者是人为早就的 [3]。谈及“孝”的问题,荀子认为人与动物是具有相通之处的,凡是天地之间含有气血的动物,都拥有知觉,因此凡有知觉者无不爱其类 [4]。与此同时,荀子进一步指出,尽管人性本恶,然而是可以通过日后不断努力达到善的境界的。

既然荀子主张的是“性恶论”,那么“孝”就不是人自然所具有的,而是通过外在的规范制度“礼”所约束促成的。事实上,“礼”与“孝”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外化的“礼”是由内在的“孝”来进行引导和规范的,而“孝”是通过“礼”来体现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礼”也表现出一定的“孝” [5]。

“礼”在荀子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荀子的孝道思想离不开对于“礼”的阐述。礼者,所以正身也。“礼”能高度统摄其余的德行观念,就比如“孝”与“勇”。事实上“礼”并不是完全外化的,虽不同于众多仁和的内在德性,但如果将“礼”与义所结合在一起时,便能较好的表达出内在德性,达到人德性升华的效果,此可谓“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正如上文所说,荀子的孝道思想的产生也来源于政治条件。因此,他的孝道思想也同样具有政治功能,并且作为“礼”的一部分,他的孝道思想自然而然也为统治阶级所服务。荀子的“性恶论”致使“孝”与血缘关系区分开来,让“孝”成为了一种礼仪规制,让君权高于父权,个人于社会高于家庭于个人。荀子特别强调君恩是大于亲恩的,按常理,百姓得为君主服满三年的丧期。在此之前,儒家早就有为父母服三年丧之礼,并且受到儒家学者的一致推崇,然而荀子认为这个礼制不能仅仅局限于父母至亲,君主也应该受此礼仪,因为普天之下,君王在上,君王是百姓们的父母,养育教化着百姓,恩情之大,让百姓为其服三年之丧理所应当。荀子的观点将君提至父的高度,“忠”与“孝”互通,代替了自孔子以来将“孝”视作“忠”的观念,以此凸显出君王至高无上的地位。

由此看来,荀子在继承孔孟等人孝道思想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了孝道思想,使其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思想体系,拥有具体的理论加以支撑。虽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孝道思想带有了功利色彩,主要是满足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背离了其最原始的意义,但是不可置否,正是在前人孝道思想的基础上,才有了后世以孝治天下的政治主张,使孝道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

3. 荀子孝道思想的当代价值

荀子的孝道思想有利于当时社会稳定,符合当时的政治需要,是对先秦孝道思想的深刻总结以及对汉代以来政治思想的理论奠基。在那之后,孝道思想也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薪火相传,成为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成为指导后人处世的典范思想。我们可以说,在历经朝代更迭,时间洗礼过后的孝道思想依然拥有着独特的魅力,展现出其蓬勃的生命力,具有着超时空的深远意义。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苟日新,日日新,然后在高速发展的外表下也暗藏着诸多的家庭矛盾、社会矛盾,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社会安定和谐带来了挑战与威胁。究其根源,一是由于快节奏的生活给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家庭内部矛盾激化,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观念冲突频繁发生,不理解与不沟通导致了情感上的隔阂;二是父母关系的不和谐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家庭问题,从而缺乏对青少年的关爱;三是养老问题,这是现代年轻人最关心也是最头疼的问题之一,独生子女的家庭面临抚养长辈和照顾孩子的压力会更重。

面对当代的众多社会问题,我们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解决之道。追本溯源,荀子的孝道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精神内涵与实际方案。尊重孝敬父母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行孝既要有物质保障,也要有精神滋养,孝是由内而外兼修的。贯彻孝道思想是处世良方,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在现代社会,我们更要注重孝道教育,提高行孝意识,并积极利用新媒体的方式进行传播引导,建立起符合新时代的孝道观,提高我国国民尊老敬老爱老的整体孝道水平。不仅顾小家,更要顾大家,以小见大,为社会孝文化的弘扬做贡献,营造“孝”风气,形成“孝”潮流,从而促进社会安定,家庭幸福,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富强。

项目基金

江苏大学第21批大学生科研课题一般项目Y21C072。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萧公权. 中国政治思想史(上) [M]. 台北: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81: 242.
[2] 李泽厚.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98.
[3] 王先谦. 荀子集解[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8: 434.
[4] 王先谦. 荀子集解[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8: 346.
[5] 张刚. 荀子孝道思想论述[M]. 郑州: 郑州大学, 200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