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研究
A Practical Study of Marxist Nation Theory in Contemporary China
摘要: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和民族问题关切人民幸福、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祖国统一。因此,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研究也极为迫切。民族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稳定甚至存亡的大问题,无论什么时候任何国家都不能回避目前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中民族问题呈现出的新特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处理民族问题的办法也不尽相同。我国作为一个拥有56个民族、14亿多人口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是我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并在其指导下找到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有效路径,从而顺利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bstract: China, as a unified multi-ethnic country, ethnic and ethnic issues concern the people’s happiness, national unity, social stability and the re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 Therefore, the study of ethnic and national issues is also extremely urgent. The ethnic problem is a major problem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and even survival of the country, no matter when any country cannot avoid the current national development into a new stage of ethnic issues presented new characteristics. Mo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multi-ethnic countries. Due to different national conditions, each country has different ways to deal with ethnic issues. As a united multi-ethnic country with 56 nationalities and more than 1.4 billion population, how to correctly handle the ethnic problems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find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Chinese ethnic problems through the study of Marxist ethnic theory and under its guidance, thus to realize our set goal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文章引用:王海蓉.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研究[J]. 哲学进展, 2023, 12(2): 412-417.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2073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核心目标,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好各族群众,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成就。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民族工作有了新的历史性成就,汇聚了新力量,形成了新局面,这都归功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结合我国新的实际不断创新,为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为新时代我国处理民族问题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我国民族问题的过程中起着旗帜引领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时代背景下,在前人优秀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列宁、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其进行了充实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吸收借鉴了大量优秀成果之后,不断丰富了我国的民族理论。马克思强调“共同语言、共同地域是民族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把实际的血统亲属关系认为是有共同的世系,这种观念越来越淡薄,余下来的仅仅是共同的历史和方言。” [1] 在马克思看来,民族之所以形成,是由于具有共同性,在这些著作中,马克思提出了很多关于民族平等、民族解放、民族融合以及民族复兴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一定要着眼于对当代中国民族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民族工作中的实际运用,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新变化与新发展。” [2]

2.1.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民族平等思想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协调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的核心思想。马克思曾经说过“现存的所有制关系是造成一些民族剥削另一些民族的原因。” [3] 而导致民族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和阶级的不平等,马克思还主张通过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从而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只有阶级社会消失以后民族问题才能够真正消失。” [4] 我国在处理民族事务时,将民族平等列为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各民族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权利。“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最核心思想是要保障和实现民族平等、坚持和维护民族团结、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等,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所一贯坚持和秉承的。” [5]

2.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坚决抵制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的思想

阶级压迫是造成民族压迫的根源,从而也导致了更多的不平等。对于这种民族压迫,马克思对此明确表示了反对态度,并对民族关系的不对等进行了强烈的批判,这引起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民族压迫的关注,对于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人对人的剥削一消失,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失。” [6] 马克思认为要破除民族压迫,就必须先找到导致民族压迫的根源,而阶级压迫作为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的根源,只有将阶级压迫彻底击溃,民族不平等的事实才彻底根除,民族平等也会逐渐实现。

2.3.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民族解放思想

深受民族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者,也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世界被压迫民族走向独立。恩格斯说“一个大民族,只要还没有民族独立,历史地看,就甚至不能严肃地讨论任何内政问题。” [7] 民族独立对一个民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无产者生来就没有民族的偏见,……,只有无产者才能够消灭各民族的隔离状态,只有觉醒的无产阶级才能够建立各民族的兄弟友爱。” [8] 在马克思看来,在民族解放运动的进程中,无产阶级是最主要的领导力量,同时也是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关键的顶梁柱。

2.4.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民族融合思想

先进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比后进民族发展的速度快,并且在较为落后的地区通过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从而传播自身文明,以此来打破原来闭塞的交往模式。伴随着民族之间的不断交往和融合,民族间的差异性会不断减少进而形成各民族之间更多的共同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源,就如一道巨大的沟壑中断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同时也在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造成了阶级关系,民族之间的交流受到严重限制,因此也使民族融合难以实现。新时代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不断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途径。

2.5.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民族复兴思想

各个民族之间,在经历了沉重的民族压迫和剥削之后,会不断掀起各种关于民族解放的运动,而最终的结果是实现民族复兴。而民族复兴必然会在各民族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不仅要满足物质层面的要求,同时在精神层面也需要各民族有足够的认同感。马克思民族理论中的民族复兴思想对于落后民族走向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和鼓舞作用。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苦难,并从苦难不断走向辉煌的民族,从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到中华儿女艰苦奋斗,凝聚力量,从被压迫民族逐渐走向独立和复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终极目标持续奋斗。

3.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在历史维度下分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各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和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密不可分的密切联系。对于整个民族工作的关注点和对民族工作的指导是一个结合新的实际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保持着一以贯之的价值导向和现实意义。而对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整个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具有国际视野处理民族工作的角度,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主要理论基调;而列宁和斯大林对于整个世界民族工作的侧重点在于如何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的开展作为主要任务,从而也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观点;对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国内实际和放眼整个世界的民族问题,不断创新吸收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本国的民族问题。

3.1. 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对民族问题的深刻洞悉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各民族在长久的相处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在地域时空等相近的一定范围内,彼此之间通过生活习惯、语言、饮食等各种不同文化的相互影响和长期共同生活,形成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共同体。导致诸多民族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带来的严重弊端。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深刻洞察了资本主义所带来的沉重的阶级压迫之后,立足无产阶级和解放全人类的思想高度,对整个世界上的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剖析,从而对如何解决世界性的民族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民族问题的深刻思考。

3.2. 创新发展:列宁斯大林对民族理论观点的更新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对于指导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民族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列宁和斯大林在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的地基本观点之后,结合俄国的无产阶级斗争思想再加以创新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和更新。作为一名“工人”的代表,马克思恩格斯将“民族”从属于“工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拓展和延伸。斯大林在民族领域也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他通过诸多论述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进行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3.3. 不断实践:中国共产党人解决民族问题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而每个国家由于其各民族的分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的差异性,不同的多民族国家对于本国内的民族问题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发展需求。而我国早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对于民族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以后,维护民族团结也成为了更加现实和迫切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不断中国化,为解决我国的民族工作进行了准确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了对民族问题的思考并且对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规划,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并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的民族工作的“纲”,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4.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不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而且在处理我国民族事务的问题上提供了有力指导。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并且将这一主线确定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我国不断实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共同目标凝聚民族力量,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如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所提出来的新的命题,也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所重点关注的重要方面。

4.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当时的多民族国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无产阶级带领各族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充分肯定了民族工作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民族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在解决民族关系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党的正确领导和对全局高屋建瓴的驾驭和把握,也就难以使民族问题得到有效妥善的解决。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深刻洞察了民族问题是一个国家不断前进发展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方式不断优化,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不断适应新的国情、不断发展创新所展现出来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4.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而且也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不断给予我们新的感悟与启示。历史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基础。重视历史、学习历史、汲取历史教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深刻了解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统一大业、书写祖国悠久历史、开拓辽阔疆土的历史、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记载着各民族的发展史和各具特色的饮食、生活习俗等的文化,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了各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从而有助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维护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

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促进民族平等和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问题关乎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平稳发展,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增强“四个认同”,“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各民族大团结的宣讲活动,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不断融入到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去,在全社会大力开展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加大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力度,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人才引进、援疆援藏等活动,促进各地区共同繁荣,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中华民族大团结,共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事业。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特殊的民族问题相结合之后所创造出来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良策,有利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民族力量。

4.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

深刻阐明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和发展的有利因素,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中的内容之一。进入新时代,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铸造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一方面,坚持“一国两制”,在“一国”根本原则基础上,深化在香港、澳门的“两制”实践探索;另一方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维护和平统一前景,夯实和平统一基础,增进和平统一认同,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

马克思主义对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论述具有广泛而鲜明的国际视野,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对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具有十分普遍的借鉴意义。马克思主义将民族问题看作社会发展的重要一部分,不仅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追寻全人类解放的长久目标。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影响我国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为我国如何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诸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有助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540.
[2] 张胥.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及其当代价值[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2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87.
[4] 巴丁文毛.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中国发展的时代意义[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 27(2): 10-12.
[5] 阿勒泰·赛肯.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建立和发展分析[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 152.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70.
[7] 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下册)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7: 563.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8: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