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家庭伦理及其当代价值
Confucian Family Ethics and ItsContemporary Value
DOI: 10.12677/ACPP.2022.116300, PDF, HTML, XML, 下载: 359  浏览: 2,171 
作者: 林倩余: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儒家家庭伦理当代价值Confucianism Family Ethic Contemporary Value
摘要: 儒家家庭伦理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影响十分深远,它将家庭与个体紧密地联系起来,重视亲情,可调节家庭关系,缓和家庭矛盾。“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是儒家家庭伦理的基本内容,它们共同调节着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有的内容具有局限性,但是对当今社会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都具有现实意义。
Abstract: Confucian family ethics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It connects family and individual closel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kinship, adjusts family relations and eases family contradictions. “Father is kind to children and filial piety”, “husband is righteous and wife is obedient”, “friendliness and respect between brothers” are the basic contents of Confucian family ethics, which jointly regul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in the family. Although some contents have limitations, they are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famil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in today’s society.
文章引用:林倩余. 儒家的家庭伦理及其当代价值[J]. 哲学进展, 2022, 11(6): 1759-1763.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6300

1. 引言

自古以来,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尤其重要。中国古代“家国天下”并举,儒家对于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从妥善处理家庭关系开始的。在儒家传统家国一体同构的伦理结构中,家是缩小了的国,国是扩大了的家;家庭是一个小社会,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亲爱、孝悌、信任、和睦的家庭共同体美德历来备受推崇,形成了一套中国特有的“家哲学”和“家文化” [1]。《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就是爱人,爱自己的家庭才是最大仁,只有将以爱为名的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悌的家庭伦理观取其精华,便能在时代的进步中,构建好养老观、婚恋观,并在家庭的浓厚氛围中,给予子女天然的成长环境,促使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2. 儒家家庭伦理的基本范畴

2.1. 家庭伦理

对于家庭伦理的定义,许多学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说:“家庭是由婚姻的缔结、财产地产的占有和子女的教育三个方面组建起来的一种伦理实体”。他所说认为的家庭伦理,是婚姻、财产、子女教育共同作用的伦理实体。我国学者林建初认为,家庭伦理是指为了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关系,从而形成的一套行为规范和准则 [2]。有的学者认为,婚姻伦理是家庭伦理的重要内容,男女关系是维系家庭关系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规范两性关系的伦理,是家庭伦理乃至社会伦理的最基本的内容”。“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婚姻就成了两性结合缔结的必要形式。婚姻与作为实体的家庭不一样,不过实体的形成有赖于婚姻关系的建立,而且,依不同的婚姻关系建立的家庭,其实体性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有什么样的形式要件,就会构成什么样的家庭实体 [3]。”概括来说,家庭伦理就是以婚姻为前提,建立在亲情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调节家庭关系、缓和家庭矛盾以促进家庭融洽发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2.2. 儒家家庭伦理

儒家家庭伦理相比于家庭伦理,所涉及的内容体系更广,不仅要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关系,还要对与家庭有密切关系的外部成员进行协调。中国传统“五伦”中,除夫妇、父子、长幼三种伦理关系之外,还有兄弟、朋友般义气存在,都是家庭伦理中人与人道德关系的体现。《礼记•礼运》提到儒家家庭伦理的阐述:“父慈、子孝、夫义、妻信、兄友、弟恭。”所体现的是家庭内部父子、夫妻、兄弟所有的权利和义务。孔子在《论语•里仁》中提到:“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以及《论语•公冶长》中:“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所体现和强调的是邻里观以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所强调的家国观,都是儒家家庭伦理所强调的伦理观。

3. 儒家家庭伦理的基本内容

3.1. 父子关系——父慈子孝

在儒家的观念里,所倡导的社会是父权制社会,弘扬父子之道,并把父子之伦放在人伦规范的首要位置。“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大学》)人皆是父母所生,“子孝”即生为子女,理应孝敬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做人的根本;“父慈”即生为父母,要有仁慈之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子女,教育他们成长成才,也是尽父母之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孟子母亲为了孩子有个好的环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和他母亲所提供的良好生活环境以及严格的教育分不开的,这也为后来的父母教育儿女树立了很好的模范。

儒家强调更多的是“孝”。孝是道德的根本,儒家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是“平天下”,而“平天下”又把德行放在第一位,由此可见孝的重要地位。而且在汉代,皇帝“以孝治天下”,用于对官员的任用和考核。孔子在《后汉书•韦彪传》曰:“事孝亲,故忠可移于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认为孝敬父母是前提,只有内心达到孝的境地,便一定可以为国家尽心尽力,全力以赴,从中便可看出孝道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地位。儒家认为,生为子女,要珍惜爱护父母给予自己的一肤一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要在人生的轨迹中茁壮成长,不做越界、越法之事,勤勤恳恳,踏实做人,在自我领域发光发热,这也是孝。此外,儒家还注重孝在丧葬中的作用,孔子在回答弟子樊迟时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当弟子宰我认为三年之丧太久时,孔子批评日: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贸》)孔子所强调的丧葬之礼,虽有三年,但并未主张厚葬,而是强调精神上的悼念。而后世儒家对孔子的推崇演变成了“厚葬久丧以送死,孔子之所立也。”(《淮南子·氾论训》)以至于在后来的儒家文化发展中,凸显出“孝道”的合理性,并逐渐强调了厚葬的重要性。

3.2. 夫妻关系——夫义妻顺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构成家庭的起点。就儒家的五伦来说,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先有夫妇、后有父子再到亲朋好友。如《周易•序卦传》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其中,夫妇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也是产生其他关系的前提,因此儒家也十分注重夫妻关系之间的和谐,强调的是“夫义妇顺”。“夫义”即身而为夫应该恩义对待自己的妻子,《礼记》中孔子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丈夫之于妻子,无高低、贵贱之别,理应多加敬重。《中庸》中“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强调作为丈夫,要分享琐事、传递快乐,将家庭关系、家庭事务安排井然有序,并以夫妻和睦带动实现家庭和睦,实属妙举。不论古代还是当今社会,尊敬妻子都是丈夫应该遵守的义务。“妇顺”即身为妻子要顺从自己的丈夫,荀子曰:“请问为人妻?曰:夫有礼则柔从听侍,夫无礼则恐惧而自竦也”。身为妻子,理应顺从听命于丈夫,尽职尽责侍候他。当然,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情仇,夫义妻顺不是一方的任意索取,也不是一方的持续给予,而是要彼此呼应,彼此之间相互付出,才会形成配的上对方的夫妻之道。

3.3. 兄弟关系——兄友弟悌

兄弟关系是家庭关系中很重要的血缘关系。贾谊《道术》曰,“弟爱兄谓之悌”,“悌”即敬重兄长,所提倡的,就是兄友弟恭,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相处。荀子说:“请问为人兄?曰:慈爱而见友。请问为人弟?曰:敬拙而不悖”。作为兄长就要用慈爱之心关心照顾自己的弟弟;作为弟弟,就要尊敬顺从于自己的哥哥。《论语》说:“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认为兄弟关系与仁爱具有较高相关性,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就是儒家所倡导的“仁”。《孟子》指出,“义之实,从兄是也”,如是,尊敬顺从兄长即为“悌”,“悌”即为义。相亲相爱的兄弟情谊,做到有仁有义,便能促进家庭和谐发展。孟子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孟子·万章上》)对待兄弟,要用仁爱之心,不藏怒火、不留怨恨,要相互体谅,及时化解矛盾,和睦相处。从小耳濡目染的《弟子规》中:“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也是强调兄弟和睦的重要性。总而言之,传统儒家认为只有处理好兄弟之间的情谊,便能将家庭伦理道德长久实行,营造出长幼有序、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在增温兄弟情感的同时,能够带动家庭良好关系的循环,孝道自然而然也就生成了。

4. 儒家家庭伦理的当代价值

4.1. 传承孝悌:家庭责任观的构建

儒家所强调的“父慈子孝”在当代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父慈”体现在“养子”、“育子”,首先要生而养之,其次要教而育之。父母赋予孩子生命,就有义务抚养他们成长成才。但是现实社会,已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父母过度关爱孩子,造成过度溺爱或过度严格的现象,过度行使了父母的权利,漠视了孩子的道德伦理教育以及身心健康,失去了他们孩童时代该有的“自由”。另一种是毫不关心孩子,造成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现象,都与父母对子女关爱的缺失、管教的失责有关,这与儒家所倡导的“父慈”是完全相背离的。尊重孩子的意愿、懂得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而不是用所谓的爱去绑架、去离别;不是仅仅金钱的支持,还需要爱的陪伴、精神上的呵护,真正搭构与子女沟通的桥梁,这才是每个家庭应该构建的家庭责任观,是儒家家庭伦理适应到现实社会中发挥的价值所在,需要当代社会的继续传承和发扬,更需要每一代家庭的持续学习。

“子孝”就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是子女该承担的家庭责任。在外,尽忠于国家,在内,孝忠于父母。自古以来,我国就提倡孝老爱亲,尽管现在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在不断发展,部分儒家孝文化已不适用于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但是传承下来的优秀孝文化已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成为了人们骨子里的文化。随着老龄化发展,仍存在一些啃老、弃老、虐老的现象,因此,就要充分发挥儒家优秀家庭伦理的价值,取其优秀道德因子,找到孝的人道本源,启迪我们用爱来滋养,用敬来尽孝。基于爱的孝文化,要求子女发自内心的敬爱父母,是纯净无暇的爱,无功利的爱,保持尽孝的自觉性,形成正确的孝道观并将其付出实际行动,从爱出发,用爱践行。敬,也是子女与父母相处时需要秉持的原则,对待父母时刻敬之,在生活中,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更多的是要满足精神上的慰藉。可以不是时时刻刻的陪伴,但也不要缺少每日的悉心问候、嘘寒问暖,通过自己的爱与敬,让父母感受到温暖,得到心灵的寄托,安度晚年。“父母在不远游”虽已经不适合现在年轻人的发展理念,但即便世间言语万千,也不如一句“常回家看看”。

4.2. 家庭美满:正确婚恋观的形成

儒家十分注重夫妇之道,他们认为处理好夫妻关系,是能成就一切大事的基础。现在我们能所处的社会,婚姻的缔造,也仍是家庭的开端。虽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传统的儒家婚姻观是不推崇的,但是反射到现在社会,也有很多年轻人会征求父母的意见,也更希望追求“门当户对”,不是单纯物质上的相符,更多的是心灵的想通,价值观的契合。这也体现了在社会的变迁中,儒家婚恋观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但是体现在一些人身上,他们却将婚恋观物质化、庸俗化了,婚外恋、家暴等现象的出现,值得我们再品学儒家“夫妇齐体”“相敬如宾”的现实价值。在这个自由恋爱的时代,快节奏也让爱情变得经不起考验,夫妻本是共同体,无论是利益的诱惑,生活的柴米油盐,还是外界的压力,都应相互尊重,坦诚相待,荣辱与共。缺乏感情的基础,没有爱为前提的婚姻是很难长久的,而后只会有无尽的争吵与无助,这些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只会进一步影响到子女的健康成长。因此,爱就要承担其责任,爱就要相互理解、相互体谅,互相敬重,互相爱护,给予对方充足的鼓励与安全感,同甘共苦,合作共赢。婚恋观的正确形成,才是家庭美满幸福的真实保障,形成良好的家庭和谐氛围,进而让子女在充满爱与责任感的家庭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4.3. 家庭教育:子女价值观的引领

儒家十分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极其强调子女的诚信与道德教育,对于现在子女价值观的正确引领有着重要价值意义。“家庭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开端或首个驿站,而优良家风就是核心价值观在这个‘开端’之地化而为情、育而成德的真切体现 [4]。”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子女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是应该将辅助重心回归到家庭这个原生教育的环境中去。

父母就要在子女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发挥榜样作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将诚信、善良、与人的交际行为贯穿到生活的各方面,尽显出来。儒家所倡导的“兄友弟悌”,就要发挥父母的示范作用,与兄友之间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包容的行为在日常交际中以无形中对子女进行心灵上的教导,能够养成宽容谦让、乐于助人的品格。当然,父母还有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松紧有度,根据子女的自身条件以及性格特点进行教育,因材施教,才能将教育发挥最大功效。在家庭责任观的建立,在父母婚姻美满的条件下,家庭和谐环境构成了,责任清晰明确,仁爱氛围浓厚,在这样美满幸福的家庭中,子女正确价值观的确立,道德素质的提升,就能更自然的适用到社会人际关系中去,也就从家庭扩展到自己的同学朋友,“四海之内,皆是兄弟也”。这种人际关系的处理就体现在了邻居朋友、同学和同事等同辈群体上,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带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5. 总结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 [5]。”家庭是道德培育养成的起始点,是子女价值观形成、道德观养成的温床,只有对家庭责任观的正确构建,对婚恋观的正确确立,对家庭道德规范的良好践行,才有利于培育子女全面发展,并将会为其在社会的人际交往中提供道德上的指导价值。虽然在社会的转型发展中,家庭伦理关系出现了新的情况,但在挖掘儒家家庭伦理的当代价值中,家庭的功能并没有转变,其本质都是为了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只有以家庭伦理为基础,才能实现社会幸福、国家幸福。

参考文献

[1] 孙邦金. 儒家家庭伦理的公共性问题[J]. 道德与文明, 2020(6): 68-74.
[2] 林建初: 《现代家庭伦理》[M].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2: 3.
[3] 刘海鸥. 从传统到启蒙: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近代嬗变[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5.
[4] 任者春. 从“为政以德”到“化民易俗”: 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基本经验探析[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 79-87.
[5] 习近平. 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12-16(02).